华宝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占兴华答记者问

来源: 时间:2005-10-24

  2005年8月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通告》,公布了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的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 

  自此,企业年金入市工作开始启动。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特别邀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财政部以及参与第一批年金管理机构评审的多位专家,于2005年10月22日—23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举办“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与市场发展高层论坛”,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搜狐财经频道作为联合承办方对本次活动做了报道:

  问:因为我知道这次拿了受托人资格的,也有拿到其他的资格,我觉得这个有不公平的竞争性在里面,比如银行拿到了这个资格,他可以把其他的信托方面给其他的下属单位,这方面怎么规避呢?

  占兴华:我们认为这些问题作为一个机构面对客户的时候是需要说明的。因为我们作为说受托来说需要给客户介绍我们为什么选择他作为投资管理人。我们侧重是避免利益输送的角度以及持续能力的角度,特别是避免前面一点。首先要选择这些投资管理人是可以信赖的。就这点来说是任何一个机构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而且我相信我们的机构是非常愿意回这个问题的的。其实我并不需要你具体的薪酬标准,但是我是需要看到对交易员是怎么评价的,我们怎么考核他,我们关注的是这些。我们并不认为这个东西涉及到特别特别多的投资管理人的核心机密的问题。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报告议论说所有董事会的决议,这些东西都是核心机密肯定不能说,但是现在银监会要求这些是属于信托公司披露的基本内容。第二,这也是各家机构的担心。从我们来说,我们对养老金业务会把它作为华宝信托的重要的业务,我们也会考虑也和监管部门交换意见,我们是希望以独立的新运营模式来经营这项业务,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利益冲突。

  问:您主张的管理模式是受托服务和帐户管理结合。把投资分出去,那么这里有一个费用问题,受托服务收取的费用是0.2,投资管理是1.2%,如果好不容易拿到一笔业务,又分出去了,你们的费用怎么分摊?利益怎么共享呢?

  占兴华:现在受托业务肯定是亏损的。香昨天我和AIG的林先生交谈,他们说他们现在是盈利的,前提是他们很幸运的选择的是一站式的服务架构,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矛盾,我们期望未来这个问题能够引起监管部门的了解和重视。逐步的根据市场业务发展的需要调整整个收费结构。我们现在只能以更长远的眼光来做这个事情,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寄希望于监管部门调整。我想如果说我们的市场发展需要更为合理、更为规范的模式的话,这种模式运行不下去的话,那个时候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问:我们注意到贵公司在整个企业年金设计中有一块提到了你们要将构建企业年金管理的平台。据我了解,目前来讲如果一个系统整合在一个系统上这是史无前例的,第二构建这个系统成本比较高,鉴于公司受托人是行业最低于的行业,我们想贵公司整合这个业务,你们准备用多长时间做亏损的投入?第二的问题,你特别提到了跟投资管理人的合作,我想问贵公司今后要长期跟投资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的长期合作,是不是意味着贵公司建立一个对投资管理还要进行动态的跟踪?第三,受托人跟托管行之间的合作我想你们在这方面合作有什么想法?

  占兴华:第一个问题,确实从我们来说,我们华宝信托因为这个业务是我主管的,包括我们年金投资的人都承担了比较大的压力,第一公司有这个决心想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在这个工作上的前期投入也比较大,现在市场是慢热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亏损的预期和准备。具体的年限我们说不好,但是我们在和一些管理机构交流的时候,香港可能更快一些,市场领先的机构它可能3年左右的时间能够打平,澳大利亚的例子是五年的时间打平,寿险是7年时间打平,这些数据也许也会是未来养老金事情的一个结果吧,也许是这样。我们可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整,跟董事不做意见沟通。我们的股东能够给予这种耐心合理解,因为他们更多的希望通过这个事情做好公司的品牌,盈利方面的压力可能小一些。 第二个问题,答案就是是的。我们希望和通过对投资管理人的初步选择之后,基于投资管理人给我们的信息选择出我们认为可以向企业和员工推荐的被选投资管理人之后,这当中确实有一个动态的跟踪过程。我们是希望给我们的受益人提供最好的投资,至少是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投资管理人投资产品。第三,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因为托管行一方面是对受托人的监督,财产要独立于受托人可以控制的范围。第二点,它是配合、帮助受托人利用清算的一些便利对投资管理人进行监督,更多的他们是合作关系。所以对托管人来说我们会以合作为主,因为这个利益冲突会更小一些。我们目前也在和一些银行进行探讨,比如结合企业年金计划问题,需要借助银行的渠道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销售。 
 
(xintuo摘自《搜狐财经》)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